急性(jíxìng)白血病的诊治主讲人周延峰教授山东(shāndōn)ɡ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9月第一页,共三十一页。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统计,全球(quánqiú)每年新发病例约30万,死亡人数约22万,居致命恶性肿瘤第九位。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中国为417/10万,在肿瘤中居第七位,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第二页,共三十一页。西医:第三页,共三十一页。中医(zhōngyī)病因病机1邪毒炽盛:一般将外界致白血病因素统称(tǒngchēng)为“邪毒”,包括各种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等。而这种邪毒进入机体后多能化热伤阴,因而又多将这种邪毒看作“火热之邪”,也有称“火毒”“热毒”者。邪毒在一定内因条件下侵入机体的脏腑经络,由表及里,如邪毒量少力弱,则起病较缓慢,即有一个潜伏期,或病情较轻。邪毒蕴积日久化热,耗气伤阴,因而病人早期常表现出气阴耗伤的症候,临床上将此期定为气阴兩虚型,为早期或轻型患者;邪毒入里,伤及气血,出现气血双亏症候,临床上称为气血双亏型;邪毒进一步发展,侵及营血,毒入骨髓或内陷心包,则出现壮热口渴,衄血发斑等热度炽盛表现,甚至神昏谵语,如不及时救治,则出现气阴两竭,病入膏肓。此期称为热毒炽盛型。多在前两期的基础上病情恶化而成,也可因邪毒力强,或正气虚,邪毒可直接侵入营血,毒入骨髓而见热度炽盛之象,第四页,共三十一页。2正气虚弱:第五页,共三十一页。1、因虚致病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因虚致病论顺理成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精气失守,肾不能主骨生髓移精于脏腑;五脏虚衰,虚邪贼风中肾损骨伤髓。因此,正虚是白血病发病的内在因素,患者先有体虚内伤,外邪才能乘虚而入,脏腑虚衰,精血失守为本,邪气内乘为标。第六页,共三十一页。(biāozhǔn)(biāozhǔn)第七页,共三十一页。(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可分为7个亚型;1、M1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非幼红系细胞)。第八页,共三十一页。4、M4即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和单核细胞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亚型;第九页,共三十一页。5、M5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可分二个亚型;M5a未分化型,骨髓原始单核细胞占非系细胞的≥80%。第十页,共三十一页。(zhíjì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