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chuāngshāng)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fùsh)ǔ第二医院赵小纲第一页,共六十四页。定义•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zānɡqì)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直到细胞死亡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休克实际上是大多数疾病死亡前的一条最后必经途径,是濒死的一个可逆转阶段。第二页,共六十四页。有效(yǒuxiào)循环血量•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足够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在休克(xiūkè)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第三页,共六十四页。不同程度(chéngdù)休克的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收缩压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尿量意识正常、↓↓↑正常冷、苍白0~1秒正常、↓烦躁↓↓↓↑↑↑湿、苍灰1~3秒↓↓淡漠↓↓↓↓↑↑→↓↓↑↑→↓↓紫色斑纹>3秒无尿极淡漠、昏迷第四页,共六十四页。休克诊断(zhěnduàn)的基本要点•动脉血压(xuèyā)下降(收缩压<90mmHg)。•脉搏快、细弱,直立位的体位性脉搏和血压变化。•口渴,皮肤湿冷、苍白乃至紫绀等外周灌注不足及血管收缩的临床表现。•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淡漠乃至昏迷)。•少尿(<20ml/h)或无尿。•代谢性酸中毒及代偿性过度换气。第五页,共六十四页。休克的治疗(zhìliáo)目标和原则•目标:在休克进入到不可逆转阶段以前遏制疾病过程的发展,帮助人体恢复失去的平衡。•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败(chéngbài)的关键•原则:“上氧、扩容、升压、纠酸、监测、对因”第六页,共六十四页。休克(xiūkè)的一般治疗•体位:抬高双下肢的仰卧位。•温度:采取适度保暖措施。•给氧:休克时,因通气—灌流比例失调,肺泡间质水肿,而引起弥散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此时(cǐshí)应采用高浓度给氧,可采用鼻导管或半开放面罩给氧,使氧分压保持在70mmHg以上。给氧浓度一般用40%,对严重缺氧者,可提高到60%,给氧流量约5L/min。如果鼻导管给氧不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或已发生ARDS,即应采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或呼吸道持续加压的辅助呼吸。第七页,共六十四页。休克的液体治疗(zhìli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