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从陕西的“米脂婆姨”到浙江的“衢州保姆”,从江苏的“扬州三把刀”到山东的“山东保安”,一个个劳务品牌在国内不断创建、打响、树立,在整体上增强了当地劳务输出的市场竞争力,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的竞争已更多地成为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谁能早一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谁就能在劳务市场上占得先机。对于拥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年劳务收入过亿元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台县,劳务经济的战略地位和劳务产业的支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有目共睹的。近年来,高台县人社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狠抓劳务输出,认真分析、准确定位,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发展中介、培育市场,发挥优势、拓展基地,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有序化输出的劳务品牌新路子。一、认真分析,准确定位,积极创建特色劳务品牌劳务品牌作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核心和关键,应根据当地自然特点、人文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劳务输转状况以及市场需求而科学定位。“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劳务品牌兴起于高台县宣化镇。宣化镇建筑业起步早、发展快,上世纪70年代末,该镇农民许会业、赵国福等不甘贫困的社队能人组织劳力“走西口”搞副业,悄然揭开了搞活农村经济的序幕。他们紧跟时代变革的步调,“招兵买马”转战四方,由集体小队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书写了“亿元乡”的辉煌历史。随着市场的拓展,1995年宣化建筑集团成立,从此宣化建筑业风生水起,有2户2级资质建筑企业,5户3级资质建筑企业,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建筑队20多个,建筑企业全年可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施工工地遍布河西走廊,在全市也小有名气。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尤其是依托建筑业优势打造劳务品牌,使劳务输出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07年3月,县上指导宣化镇趁热打铁,依托建筑业优势推出劳务品牌,委托张掖市商标事务所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品牌,在全市劳务领域捷足先登,不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为当地以建筑业为主的劳务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从此,“金张掖宣化金瓦刀”这面旗帜树立在了高台大地上,将高台建筑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为走以品牌占市场、增收入的劳务输转路子奠定了基础。而“陇原高台爱心家政”,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