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六十四页。第一页,共六十四页。中医(zhōngyī)概述痹《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肾痹“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历节风《金匱要略》:“历节疼,不可(bùkě)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白虎历节《济生方》:“其病昼轻夜重,疼痛彻骨,痛如虎嚙,故名白虎也”第二页,共六十四页。第二页,共六十四页。鹤膝风《医学统旨》:“肘膝肿痛,臂骨行细小(xìxiǎo),名鹤膝风,以其像鹤膝之形而名之也。”尪《辞源》:“骨骼弯曲症,脛、背、胸弯曲都叫尪”尪痹1981年12月焦树德《尪痹刍议》,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有关节变形的骨病称为尪痹。中医(zhōngyī)概述第三页,共六十四页。第三页,共六十四页。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yīzhǒnɡ)以关节病变为主,能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858年英国医生Carrod首先提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名称。1896年Still描述了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1931年Cecil发现了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价很高。1940年Waaler发现了类风湿因子。1945年Cavelti提出和1961年Stefffen确立了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现代医学概念(gàiniàn)第四页,共六十四页。第四页,共六十四页。现代医学概念(gàiniàn)1976年Wright根据(gēnjù)类风湿因子的阳性、阴性提出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关节炎,前者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后者主要指强直性脊柱炎。第五页,共六十四页。第五页,共六十四页。病因(bìngyīn)病机1正气虚:多因起居不慎,房劳过度,素体虚弱,劳逸(láoyì)失宜,或产后、病后引起。2外邪侵袭:风、寒、湿侵入人体。3瘀:瘀血或痰瘀。第六页,共六十四页。第六页,共六十四页。现代医学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⑴奇异变形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⑵EB病毒2、过敏:1933年Klinge和1940年Rich先后提出,因本病的病理(bìnglǐ)改变和血清病以及用异性蛋白在实验动物中所诱发的过敏状态相似。病因(bìngyīn)病机第七页,共六十四页。第七页,共六十四页。3、内分泌失调多发生(fāshēng)于更年期女性怀孕期间症状减轻皮质类固醇能抑制本病活动,减轻症状。4、家族遗传郭巨灵从632例病人中发现14.6%有家族史。5、免疫病理作为IgG抗体的类风湿因子的发现,引起免疫病理大量研究。第八页,共六十四页。第八页,共六十四页。病理(bìnglǐ)(一)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