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quēfá)脑出血的护理泰州市人民(rénmín)医院儿科陈霞第一页,共三十八页。概述小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deficiencyofvitaminK)是由于(yóuyú)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第二页,共三十八页。病因及发病机制1.母体缺乏维生素K导致维生素K经胎盘转运不足。2.孕期药物影响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及合成的药物导致新生儿期维生素K的缺乏。3.摄入不足新生儿吃奶量少且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平均为15µg/L(牛奶中含量为60µg/L)。4.吸收、利用功能不良因慢性腹泻等疾病引起的小儿肠道吸收不良,以及胆道阻塞、胆瘘、胆汁缺乏性疾病。5.合成减少肠道细菌可合成维生素K,但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维生素K合成减少。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的正常细菌的生长可致维生素K缺乏。另外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病毒感染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可影响维生素K依赖(yīlài)因子的合成。第三页,共三十八页。实验室检查1.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检测是维生素K缺乏的可靠证据。2.维生素K检测必要时可行维生素K的检测。3.脑脊液检查颅内出血患儿脑脊液呈现均匀一致的血性和皱缩红细胞,但脑脊液检查正常也不可以(kěyǐ)完全排除颅内出血。且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该项检查。其它辅助检查:B超、CT或MRI检查第四页,共三十八页。临床表现1.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多见于生后4~8周的母乳喂养儿。2.颅内出血:大多首发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出血为多见,脑室、脑实质出血少见,临床上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常及颅内高压的表现,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频繁呕吐、反复抽搐,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昏迷,呼吸不规则,严重时形成脑疝。体检发现前囟饱满,颅缝增宽,觅食反射消失3.严重的出血倾向:可见(kějiàn)皮肤紫癜、黏膜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常有呕血便血。4.贫血:同时可有出血性贫血。第五页,共三十八页。并发症颅内出血肺出血及出血性贫血,严重(yánzhòng)颅内出血常遗留后遗症。第六页,共三十八页。治疗要点补充维生素K1输血(shūxuè)降颅压镇静抗感染手术治疗第七页,共三十八页。护理(hùlǐ)评估•病史高危因素、诱因、局灶和全脑症状、CT所见。•身体评估肢体肌力、肌张力(zhānglì)、血压、瞳孔、神志。•辅助检查头颅CT或MRI。第八页,共三十八页。•意识(yìshí)监测•瞳孔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病情监测•心理状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