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zhíwù)病虫害综合防治王珺第一页,共三十一页。(cuòshī)第二页,共三十一页。优点: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限制小、适宜大面积灾区使用。第三页,共三十一页。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zōnghé)防治”第四页,共三十一页。一、从农业生态学观念出发认为植物、病原(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zhìyuē)第五页,共三十一页。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出发,认为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即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阈值)。根据经济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要及时防治。第六页,共三十一页。第七页,共三十一页。1)摸清家底摸清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整个农田生物群落与它们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哪些是有害生物,哪些是有益物,以及它们的主要种类和数量(shùliàng)。第八页,共三十一页。实现综合防治的步骤,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验和防治水平,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病虫到多种病害的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九页,共三十一页。(fángzhì)第十页,共三十一页。(tǐxì)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检疫”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四十天的意思,最初用在对人的带病防疫上。早在14世纪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曾规定:凡外来入境人员必须在入境港口等地隔离四十天,经观察证明未带有当时流行的危险性传染病(如肺鼠疫、霍乱、虐疾)等后才允许登陆(dēnglù)入境。用于植物检疫比较晚,我国从1927年开始搞植物检疫,1930年开始立法,1951年基本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人或传出,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植物检疫的概念是指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国家颁布的法规、条例以及国际间签定的双边协定,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zácǎo)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含其包装物、运输工具及库房等)进行检疫检验与监督处理,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对内、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封锁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