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251第一页,共六十二页。周围(zhōuwéi)性瘫痪中枢性瘫痪(tānhuàn)012345I迟缓(chíhuǎn)期II痉挛期III共同运动IV部分分离运动V分离运动VI正常治疗的目标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根本区别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根本区别01/26/252第二页,共六十二页。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损伤的部位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所导致的是运动模式的改变。是质的变化下运动神经元,即外周神经。所导致的是肌肉力量的改变。是量的变化所涉及的肌肉一组肌群或整个肢体麻痹一块或几块肌肉麻痹恢复过程由低级运动向高级运动的转化: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运动。肌肉力量的增加。可以进行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01/26/253第三页,共六十二页。上运动神经原受损↓↓01/26/254第四页,共六十二页。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系统失去其高位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yuánshǐ)的、被抑制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群间协调紊乱,出现异常的反射活动即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紧张性反射等脊髓水平的运动。了解异常运动模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及学习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错误地进行训练。01/26/255第五页,共六十二页。随意运动精细运动(非定型的)精细运动(定型的)大脑皮层精细运动(下意识的)基底节平衡反应小脑直立反应中脑、桥脑[阳性症状]姿势反射延脑共同运动脊髓联合反应不随意运动牵张反射(痉挛)01/26/256第六页,共六十二页。•联合反应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jīròu)收缩时,可引起其他部分肌肉(jīròu)的收缩,并且是定型的。01/26/257第七页,共六十二页。对侧性联合(liánhé)反应:•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下肢(对称性):健肢外展患肢外展健肢内收患肢内收(相反性):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01/26/25第八页,共六十二页。造成患者肢体痉挛加重,使肢体被固定在一个强制的肢位上,难以完成功能性的动作。如患者想穿鞋子时,下肢伸展、踝关节跖屈(脚尖向下)、内翻,使鞋穿不上。当他努力去做时,伸肌更加(gènjiā)紧张01/26/259第九页,共六十二页。由于上肢的屈曲共同运动,当肩关节屈曲时伴随着外展、外旋,使手够不着头,因此影响梳头、洗脸、刷牙等动作的完成。01/26/2510第十页,共六十二页。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01/26/2511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颈向一侧旋转或倾斜时,所引起的反射01/26/2512第十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