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zǔyuán):李倩倩、梁铭琦、何燕琼第一页,共三十五页。第二页,共三十五页。第三页,共三十五页。(mǒuxiē)第四页,共三十五页。1)生命周期理论: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zàochénɡ)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磷是最小限制因子,也是导致富营养化的决定因子,其含量通常被作为富营养化的标志。2)食物链理论: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如果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或捕食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3)气候:温室效应加速了湖泊退化和土壤干旱的进程,显著提高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率成因(chéngyīn)第五页,共三十五页。水体(shuǐtǐ)富营养化判断标准:1.氮含量超过(chāoguò)0.2~0.3mg/L2.磷含量大于0.01~0.02mg/L3.生化耗氧量BOD大于10mg/L4.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超过10万个/毫升5.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g第六页,共三十五页。湖泊营养状态(zhuàngtài)分类第七页,共三十五页。以总磷年平均浓度(nóngdù)进行判断第八页,共三十五页。营养物质的来源(láiyuán)(自然因素)1、水体深度:深度越浅,阳光透过性越好,水体含氧量也越高,更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2、水体流速:流速越慢,其水循环周期越长,更新速度越慢,营养物质更易沉积在水底。3、水体周围的地质环境:巢湖周围蕴藏有丰富的磷灰石资源,会随着地表水进入湖中,美国的伊利湖亦然。4、适宜的气候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guāngzhào)条件下,藻类的繁殖速度会大大增加。第九页,共三十五页。1、工业废水:钢铁、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偏高。2、生活污水:生物污水中含有大量富含氮、磷的有机物,其中(qízhōng)磷主要来自洗涤剂。3、化肥、农药的使用:残留在土壤中,同时不断被淋溶到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体中)。4、屠宰场和畜牧场:含有较多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营养物质的来源(láiyuán)(人为因素)第十页,共三十五页。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现(fāxiàn)次数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2001年赤潮(chìcháo)分布示意图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细胞(xìbāo)倒卵形,两甲壳组成,前端有V形鞭毛孔,中心有一淀粉核,后部是细胞(xìbāo)核,叶绿体大而明显。世界性广布种,分布于热带水域直到亚南极水域。附着在河口或沿岸浅海底的海草上以及浅海底沙粒上,也可有偶然性浮游生活。我国海南省三亚海区珊瑚礁海域的大型海藻上多有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