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mage危重病人的液体(yètǐ)疗法第一页,共七十九页。目录(mùlù)一、危重病人为何(wèihé)需要补液治疗二、何时开始补液治疗三、补液时的监测方法四、何时停止补液治疗五、液体种类的选择六、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七、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液体复苏2第二页,共七十九页。一、危重病人为何(wèihé)需要补液治疗第三页,共七十九页。容量(róngliàng)的重要性液体复苏循环治疗是危重病人的基本治疗,只有维持足够的循环容量(róngliàng),才能保证足够的氧输送,所以,保持病人的循环容量(róngliàng)是支持生命的基本保证。液体复苏循环治疗首先以满足恰当的容量负荷为前提,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只应该在确保恰当的容量负荷的前提下使用。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是休克的核心问题第四页,共七十九页。危重病人为什么需要(xūyào)补液治疗绝对性低血容量外源性丢失发热发热(500ml/d/(500ml/d/C)C)出血(内科、外科)出血(内科、外科)胃肠道胃肠道((腹泻腹泻//肠梗阻肠梗阻))内源性丢失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CLS*(见于(见于脓毒症脓毒症**、创伤、胰腺炎、烧伤等。机制、创伤、胰腺炎、烧伤等。机制为炎症介质为炎症介质(jièzhì)(jièzhì)致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大量血浆蛋白渗出。)致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大量血浆蛋白渗出。)相对性低血容量静脉容量增加见于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脓毒症、过敏性*、神经源性*等)。基本(jīběn)机制: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容量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第五页,共七十九页。及时(jíshí)补液治疗的重要性1999年Blow等学者对严重创伤导致隐匿性低灌注(或隐匿性休克)病人的临床研究中发现:<6h内纠正低灌注状态,病人全部存活,仅16%的病人发生(fāshēng)MODS。>6~24h内纠正低灌注状态,也可获得很高的存活率,但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加到43%。低灌注状态持续超过24h的人,MODS发生率达到50%,病死率显著增加到43%。6第六页,共七十九页。1998年有研究显示(xiǎnshì),对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尽管同样接受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但ICU的病人由于较快地接受了液体复苏治疗,病死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同类病人(39%vs70%)及时(jíshí)补液治疗的重要性第七页,共七十九页。及时(jíshí)补液治疗的重要性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是危重病人常见的问题,常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休克。有效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