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君低位直肠癌保肛普外科第一页,共二十五页。概述•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肿块位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下的下段直肠或距肛缘5.0-7.5cm以内均可称为低位直肠癌。与西方相比,中国人的低位直肠癌比例较高。如何保存肛门,一直是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Dixon提出的直肠3段淋巴引流理论,Williams关于近端局部浸润范围的论述以及Heald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标准,奠定了低位保肛的理论根底。第二页,共二十五页。简介低位直肠,应是指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消化器官肿瘤学?对直肠的划分是:(1)直肠乙状结肠段,因该段有乙状结肠延续下来的可视性系膜,生理解剖学上应算作乙状结肠的范畴,而血供又属直肠上动脉的范围,且具有与直肠相同的淋巴引流特点,故划归为直肠乙状结肠段;(2)直肠上段:是第二骶椎下缘到腹膜返折以上的一段直肠,长约9~10厘米,此段以上的肿瘤,无论哪一期,只要能实施整块切除术,均应做直肠前切除术;(3)直肠下段:是直肠腹膜返折到齿状线一段直肠,长约5~6厘米,齿状线上1.5厘米左右的直肠因是埋在肛提肌之内,外科学上算是肛管的范围,但低位直肠癌包括了腹膜返折和齿状线之间肠段的癌肿。也有作者将低位直肠癌定义为肿瘤下缘距肛缘7厘米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段的直肠癌。第三页,共二十五页。手术治疗第四页,共二十五页。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时该首选何种术式,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时是否适用,一直在我国学者中存在着疑虑,并成为争论的焦点。主张继续首选腹会阴切除术(APR)的学者认为国外经验不适用我国。国外低位肿瘤较少,而我国低位直肠癌不但占较高比例,且以中晚期病变居多。鉴于当前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资料可有力证明保肛手术〔sphinctersparingoperation,SSO〕优于APR,更适用于低位直肠癌。第五页,共二十五页。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一、下切缘长度的研究•二、新辅助治疗对低位保肛手术的影响•三、低位直肠癌保肛的手术方式•四、术后并发症第六页,共二十五页。下切缘长度的研究•低位直肠癌治疗过程中,下切缘长度(distalresectionmargin,DRM)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进行保肛手术。因为直肠癌具有潜在的近端局部浸润风险,剩余肿瘤细胞将引起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所以,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必须遵循根治性切除的原那么,留有足够的DRM,确保下切缘阴性。第七页,共二十五页。下切缘长度的研究•1.下切缘长度的取值: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DRM取值为2Cm。2022版NCCN指南推荐:局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