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职校语文教育对策研究语文课程有较强的工具性、综合实践性,属各类职校必修文化根底课,它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历史背景下,职校学生对语文学习却时常表现出渐次的冷淡和低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懈怠、行为懒散、消极厌学等习得性无力感倾向严重,这给职校语文教学带来了种种负面积虑。因此,如何改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唤起学习热情,如何改观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职校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1.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逆反心理表现学习逆反心理是指个体由于受年龄、学识、思想、心理的限制和认识误差,对学习中提出的任务和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言行和内心的抵触情绪,主要表现为“顶嘴、接话把儿、对着干〞等消极对抗状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对语文课程认知的抵触语文学习要朗读、背诵、书写,对于局部不愿动脑动嘴动手的学生来说,很有厌烦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从课堂教学的主角转为活动导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厌烦心理,消解学生对该门课既有的误解和抵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自信力和参与意识,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2)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反感如果教学缺少活力,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那么肃然机械的课堂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教师也无法更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实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教师的厌教和学生的厌学。目前职校对文化课的硬件投入相对滞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的还是“粉笔加黑板〞、“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已无法提起学生的“好奇驱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假设尝试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分组教学模式效果会良好,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3)对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无为作业形式主要还是以纸张呈现,学生学习激情不第2页共4页高,动力缺乏,作业质量较低,大多数学生只认为作业是一件必要完成的差事,只趋向完成积累性作业,对延伸性和拓展性作业重视不够,态度消极,常常不予完成,望而却步。2.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无助性行为表现习得性无助行为指个体在工作、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常会因屡遭挫折和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排斥逃避该活动的行为。职校学生大多曾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