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分析铁路编组站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铁路信息化设计仅限于追随岗位与职能展开,最终会阻碍运输生产组织布局调整与开展。为此,论述了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总体目标,并对铁路编组站信息化重新定位,提出调度方案的综合管理、执行过程管理和历史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决策。关键词:铁路;编组站;信息化;综合集成自动化1编组站信息化现状(1)侧重现车管理。目前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比较普及的是现车管理系统,解决了预确报收发、现在车与调车方案管理。而方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并未成型。尤其是车站调度指挥使用的车站技术作大表(运站一)与车站班方案大表(运站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现计算机管理。铁路局或车站尝试研发的作业大表铺画子系统有投入实用的个案,但目前是自成独立系统,主要用于写实,难以形成计算机辅助调度的实效。(2)方案信息仅纵向统一。编组站的调度方案虽分层次、分功能管理,但各项方案之间是紧密耦合、互为前提构成链接与因果关系。目前这些内在联系是建立在车站人员相互间默契或上一层管理的根底上。车站信息化建设看似围绕岗位职能进行管理,实际上形成的是相互绝缘、信息不共享的各种子系统,如行车调度方案子系统、货运子系统、现车子系统等,虽然这些子系统能够实现铁路局至车站的沟通,但编组站信息化的横向联系却彼此是“孤岛〞。又如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已普遍应用,车号信息已进入全路系统,甚至编组站到达列车中的每一辆车数据,均可上传至铁道部数据库,但在现实中很难应用于车站自动抄车号业务,这是因为车站确实报与atis分属两个不同的子系统,相互信息不易共享。同属于tmis下的各种子系统,如果不能实现车站级的一体化,那么也很难实现信息共享。(3)管控别离。多年来,编组站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与过程控制自动化等根底技术的开展脱节,结果信息根本上是人工录入,而且信息的流动全靠人为推动,信息自身不能按运输生产过程自行流动,使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受到人为因素第2页共14页制约。过程控制系统是各种方案的最终执行环节,蕴含着大量实时、准确的自动信息。车站信息化管理应与控制系统的方案信息整合在一起。(4)难以提供决策功能。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无纸化办公问题,即使设计有局部决策功能,也因信息缺失而无法正常使用。这种现象外表上是因为所需决策根底信息的完整性与连贯性问题,实质上是信息化规划没有正确的指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