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截至2023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真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相关对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开展。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体制、对策一、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局部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开展的阶段来说,它都是回避不了的、不容无视的,是涉及相当数量人群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开展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构建残疾人社会平安网,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在失业、失学、失去抚养人或赡养人、年老、疾病、失去或局部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帮助而第2页共27页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社会保障对象中,他们又是一种特定的保障对象,需要采取特定的保障措施。从具体内容上看,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效劳保障等五个方面。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的开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象,其范围已由城市残疾人扩展到农村残疾人;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