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李宏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要全面认识我国的根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生产力开展水平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社会开展阶段的客观反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们不可能主观选择;但对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开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开展。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着全国人民辞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我国生产力开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矛盾〞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了的实际。因此,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了新的论断。具体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开展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在经济上就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开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总体看我国落后地区以及农村开展不充分,而在落后地区与兴旺地区、农村与城市间那么存在开展不平衡。甚至在东部兴旺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也存在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一些高质量的医疗、教育尚属稀缺资源,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刚刚起步,有的城市还存在不少“城中村〞,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时常会出现冲突等。开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第2页共18页在总体实现小康的根底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国家开展的状况看,还存在着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难以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全面均衡的开展,更好地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的社会将加快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