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6-16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开放共享实践创新体系研究与建设”(E-ZNZZ20201214);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2020090)、“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平台构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立德树人,交叉融合,构建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教育体系”(2020CCJG01Z004);华中科技大学思政专项研究课题“面向制造强国的机械类工科学生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王书亭,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远龙,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高亮,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讯作者:谢远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政探索———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案例研究王书亭谢远龙高亮丁汉【摘要】为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创造入心入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创新体系,通过制定“制造强国传承创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注重科技报国使命、科学创新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三位一体,通过“一主两翼三极”举措,深入开展机械工程学科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政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机械工程制造业战略课程思政中国创造一、引言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其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1]课程思政建设涉及我国服务面向、办学定位、学校类型、办学层次等诸多方面不同的高校,如工科优势学校、综合性高校、行业性高校和一般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学校类型,有重点、有区别地开展,以充分发挥各种类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各自优势。[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发展[3],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流的学科、卓越的师资、雄厚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平台,具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基础和条件。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在科技变革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下,通过教学活动和科技实践,加强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教育,在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