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防治(fángzhì)指南》2015年更新版第一页,共二十四页。新版丙肝指南(zhǐnán)更新内容•1、全球HCV感染约为2.8%,约1.85亿,每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月35万例。2006年全国(quánuó)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再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约1000万例。其中HCV1b和2a基因型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56.8%)。我国HCV感染者IL-28B基因型以rs12979860CC为主(84.1%)第二页,共二十四页。•2、根据2014年7月由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guǎnlǐ)》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管理(guǎnlǐ)。第三页,共二十四页。•3、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肝患者的主要死因。肝硬化发生失代偿的年发生率为3%~4%。一旦发生肝硬化,10年生存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生存率仅为25%。HCC在诊断(zhěnduàn)后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为33%。第四页,共二十四页。4、丙肝的实验室检查(jiǎnchá)更新。•抗体检测:抗-HCV检测可用于HCV感染者的筛查。快速诊断测试(RDTs)可以(kěyǐ)被用来初步筛查抗-HCV。对于抗体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HCVRNA筛查。第五页,共二十四页。•HCV-RNA定量:HCVRNA定量检测(jiǎncè)应当采用基于PCR扩增、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并且检测(jiǎncè)范围广的方法,其检测(jiǎncè)结果采用IU/ml表示。第六页,共二十四页。•抗原检测:在缺乏HCVRNA检测条件时,可考虑进行HCV核心抗原的检测。(此条不同于欧美(ōuměi)指南)。同时还要进行HCV基因分型和HCV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以及宿主IL28B基因分型第七页,共二十四页。5、对于(duìyú)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推荐意见(yìjiàn)1:可采用血清学和/或瞬时弹性成像等影像学无创诊断方法帮助判断是否存在丙肝肝硬化或肝纤维化。目前的无创方法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优于显著肝纤维化。(A1)。第八页,共二十四页。•推荐(tuījiàn)意见2:血清学和瞬时弹性成像等影像学无创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当两者结果不一致时,建议进行肝活检明确诊断。(A1)第九页,共二十四页。6、丙肝治疗(zhìliáo)目标。•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清除HCV,获得治愈(zhìyù),清除或减轻HCV相关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第十页,共二十四页。•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HCV的清除可降低肝硬化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