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急性一氧化碳(yīyǎnghuàtàn)(yīyǎnghuàtàn)中毒中毒急救和预防急救和预防第一页,共三十四页。第一页,共三十四页。中毒概述职业中毒分类(fēnlèi)急性中毒急救原则CO中毒急救与护理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第二页,共三十四页。定义急性中毒:大量的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少量毒物,持续进入人体蓄积起来,并累积到一定量使所引起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中毒原因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辅料、中间产物、成品是有毒的,如不注意职业保护,与毒物密切接触则可发生中毒。在保管、使用、运输方面,如不遵守安全防护制度,违规操作,可以发生中毒生活中毒:指误食、意外接触有毒物质(wùzhì)、用药过量、自杀等情况,过量毒物进入人体都可以引起中毒。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第三页,共三十四页。2002—2012年我国文献报道中的中毒事故发生现状及原因分析结果:收集了发生在11年间的期刊发表的中毒事故129起,其中中毒917例,死亡81例。职业中毒116起,非职业中毒13起,涉及的毒物有55种,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金属、食品加工、建筑、废品回收、污水处理、仓储等行业。所致事故发生的频次由高到低的有毒物质依次是:氨气、一氧化碳、砷化氢中毒,引起中毒人数较多的有毒物质是:光气、硫化氢、二甲基酰胺、氨气、一氧化碳、溴气、砷化氢等。事故由违规操作、无通风设施设备及通风情况差引起的92起,占71.3%,不佩戴(pèidài)安全防护用具引起的82起,占63.6%.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第40卷第5期北京疾控中心、职业(zhíyè)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温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第四页,共三十四页。第四页,共三十四页。工业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类,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目前最常用的是按化学性质及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方法。一般(yībān)分为:(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如铅、汞、锰、砷、磷等。(2)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第五页,共三十四页。第五页,共三十四页。(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