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概念研究某种寄生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生、传播、流行(liúxíng)及转归等客观规律的科学叫寄生虫病流行(liúxíng)病学或称寄生虫病流行(liúxíng)学(epidemiology)。第一页,共三十四页。第一页,共三十四页。一、寄生虫病流行(liúxíng)的基本环节某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huánjié):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只有当这三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相互关联时,才会构成寄生虫病的流行。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第二页,共三十四页。传染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宿主,包括患病动物、病人和带虫者。病原体(虫卵、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液以及其它(qítā)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造成感染。(一)传染源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绦虫绦虫(tāochóng)(tāochóng)节片节片第四页,共三十四页。第四页,共三十四页。(二)、传播(chuánbō)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1.病原从传染源排出寄生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不同,从传染源排出时所处的发育阶段和排出途径也不相同。多数蠕虫以虫卵或幼虫期随宿主的粪便、尿液、痰液排出;一些(yīxiē)丝虫的微丝蚴进入血液中,随中间宿主吸血昆虫的吸血而移出;寄生于宿主皮下结缔组织的种类,如麦地那龙线虫、鸟蛇线虫,在宿主伤口侵入水中时,幼虫即进入水中;第五页,共三十四页。第五页,共三十四页。旋毛虫在宿主肌肉中形成的包囊幼虫被新的宿主吞食后幼虫才开始(kāishǐ)进入其体内。寄生于消化道的原虫常以卵囊或包囊阶段随宿主粪便排出。一些血液原虫,如梨形虫、住白虫、疟原虫等则是在血细胞内形成配子体,随传播者吸血昆虫的吸血而离开宿主。寄生于宿主生殖道的原虫,如马媾疫锥虫、胎儿三毛滴虫则是在病畜同健康家畜交配时,虫体直接侵入健康家畜。第六页,共三十四页。第六页,共三十四页。2.传播途径由传染源排出的虫卵、幼虫、卵囊等,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到达新的宿主体上。而且,许多寄生虫在传播过程(guòchéng)中,还必须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与传播者体内发育,甚至繁殖后才能达到感染期而对新宿主具有感染能力。动物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七页,共三十四页。第七页,共三十四页。(1)经土、饲料、饲草和水传播这主要是直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