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集萃·65·2023年/第20期/从“沙丘事变”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看秦朝覆灭◎袁健童(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0030)“沙丘事变”又称“沙丘之谋”,指的是在秦始皇历史上第五次巡行天下,巡行途中突然发病,在沙丘宫中去世。扶苏此时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其后,管理诏书的赵高发动阴谋,胁迫李斯,并劝说胡亥一起密谋篡改秦始皇的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并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称秦二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研究“沙丘事变”这一罕见的发生于巡游途中的宫廷事变与秦王朝覆亡的关系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王绍东在《从“沙丘政变”看历史发展中的偶然与必然》中提到:“扶苏自杀后,沙丘政变完全成功。从此阴险毒辣的赵高与昏庸暴虐的秦二世共同将秦帝国一步步引向了灭亡之路。”①赵存河在《探析赵高策划的“沙丘之变”和“指鹿为马”》中指出:“在秦王朝衰落的过程中,加速其灭亡的人中,赵高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虽说秦朝走向灭亡有其必然性,但是赵高的推波助澜无疑加速了秦朝的衰落。”②王绍东、孙志敏在《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指出:“这些因素‘巧合’地汇集在一起,导致胡亥成为秦始皇的继承者。否则,长子扶苏如正常继位,则可能改变秦朝的暴政,历史也许会沿着相反的方向发展。”③这些研究让我们对“沙丘事变”与秦王朝覆亡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沙丘事变”与秦王朝覆亡的关系上逐渐密切起来。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普遍研究的重点很多都放到了“沙丘事变”本身上,导致了研究的重复;二是对于“沙丘事变”的研究的创新性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对于“沙丘事变”的研究视角还有待挖掘。现以“从‘沙丘事变’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看秦朝覆【摘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病逝,赵高联合胡亥、胁迫李斯,为了各自利益发动“沙丘事变”,改写了历史进程。秦王朝的内部矛盾在“沙丘事变”后也达到顶峰,它始于郡县分封之争,恶化于焚书坑儒事件。然而正是“沙丘事变”从内部对秦政权起了瓦解和崩溃的作用,所以最后导致秦王朝的覆灭。【关键词】沙丘事变;秦始皇;秦二世;赵高【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065-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21灭”为课题,试跳出以前学者的普遍研究视角,以“沙丘事变”发生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的全局来看“沙丘事变”与秦王朝的覆亡关系。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