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设计理念探索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艺术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寄托了人们内心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品的符号形象在于它代表了某种具体而生动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女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承载着特定时期女性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地传达着自立、自强、自信的女性意识,映射着女性受压迫与歧视的真实现状。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和信息传达的工具,女书集神秘的文字符号与装饰图案、独特的生活习俗、深刻的人文内涵于一身,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符号,彰显着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女书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无疑成为当下核心任务之一。毋庸置疑,探讨女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创新化的数字传承策略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一、女书的基本概述女书作为“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南方汉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女书作为女性专用的音节文字,书写着当地的汉语方言土话,包括字体的笔画结构、形态、语音、结字方式以及使用功能等。从狭义上来看,是一种具有性别意义的符号。广义上而言,女书不仅是一种女性专用的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形态,除了女书文字书写作品及其载体之外,还涵盖着江永当地的地理、人文和风俗等因素,比如女红、女歌和女书习俗等。“三朝书”是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为婚嫁礼物,它们与女性特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缩影,造就了女书习俗作为非遗的独特文化象征与文化价值。女书文字被称为“蚊形字”,造型独特,是女书文化最具标识性的核心元素符号[2]。其字体整体轮廓呈现长菱形,笔划主要以点、竖、斜、弧为主,字体倾斜飘逸、秀丽娟细。走行从右至左,行文自上而下,笔画以斜弧为主,顺势而写便有右高左低的视觉效果。女书文字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含蓄而质朴,注重情理的诉求,主要表现在女红物品上,如服饰、刺绣、编织等,装饰题材的造型有的写实,有的略加变形夸张,题材以花鸟虫鱼居多。从刺绣图案中不难看出,在表现形式上写实与抽象并存,线条简洁而不失粗犷,强调描绘对象基本形状的同时,特别注重对象的基本特征,色彩稳重内敛却不失民间用色的明快与纯粹,其意义远超于形式描绘,无不彰显出女性率直和自然的性情,充分反映出民间妇女的美好心愿和对自由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