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古灵智2011.04.21第一页,共三十四页。第二页,共三十四页。(shǒuduàn)第三页,共三十四页。1.结直肠癌的病因目前国内外专家认为,遗传(yíchuán)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对其发病起着协同作用。第四页,共三十四页。2.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2.1结肠癌主要表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腹部可触及包块,为粪块或者癌肿。早期结肠癌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干燥和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可混有暗红色血,与便混于一起(yīqǐ),晚期出现肠梗阻症状。第五页,共三十四页。2.2直肠(zhícháng)癌首先表现的是直肠(zhícháng)的刺激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便条变细,排便费力。后期可出现便血,直肠(zhícháng)癌便血量较多,颜色多为暗红色,伴有粘液,有的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如果出现阻塞肠腔的情况,那么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腹痛,腹胀,停止排便。第六页,共三十四页。3.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及化疗药物(yàowù)3.1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治愈率达90%以上,遗憾地是临床早诊断率不到5%。第七页,共三十四页。ClicktoaddTitle3.2在结直肠癌的中晚期(wǎnqī),肿瘤多发生了转移,常施行综合治疗,即手术+放化疗。如果是大肠癌晚期(wǎnqī)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第八页,共三十四页。ClicktoaddTitle3.3氟尿嘧啶类5-氟尿嘧啶作用机理:5-氟尿嘧啶跟尿嘧啶很相似,转录时竞争尿嘧啶与DNA结合,转录结果是得到异常的RNA。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只有5-氟尿嘧啶一种药物用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化疗有效率10%左右(zuǒyòu),中位生存期6个月,总生存期一般在12个月以内。第九页,共三十四页。ClicktoaddTitle3.4喜树碱类伊立替康作用机理: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剂。在DNA复制时,拓扑异构酶I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解螺旋结构(jiégòu)。伊立替康(SN-38)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断裂单链再连接。第十页,共三十四页。ClicktoaddTitle3.5铂类抗癌药奥沙利铂作用机理:奥沙利铂通过产生(chǎnshēng)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ClicktoaddTitle(fāngàn)(fāngàn)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比较FOLFOXIRI(静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以及伊立替康)与FOLFIRI(静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以及伊立替康)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II期试验:G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