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xīnzàng)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第一页,共二十七页。第一页,共二十七页。一、概述(ɡàishù)(一)常见(chánɡjiàn)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统疾病第二页,共二十七页。第二页,共二十七页。1、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绝对或相对供血不足,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血(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某支冠状动脉闭塞,血液供应中断,其供血区域心肌因持久性缺血而发生(fāshēng)的局部坏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各种原因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以至梗死。第三页,共二十七页。第三页,共二十七页。2、心肌(xīnjī)疾病•心肌炎:轻重(qīngzhòng)差别大,无金标准,临床不易确诊•心肌病:心肌的扩张,纤维化等等第四页,共二十七页。第四页,共二十七页。3、心力衰竭(xīnlìshuāijié)•急性(jíxìng)左心衰:肺水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竭第五页,共二十七页。第五页,共二十七页。二、心脏(xīnzàng)标志物及临床应用•(一)反应(fǎnyìng)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志物第六页,共二十七页。第六页,共二十七页。Ⅰ、传统心肌(xīnjī)酶谱的评价AST(门冬氨酸转移酶):特异性差:广泛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的胞浆和线粒体中,其中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红细胞中也含量丰富。AST诊断AMI的特异性仅53%。出现时间迟:AST分子较大,AMI发生(fāshēng)6~12h后血清AST水平才出现升高,24h左右才达峰值。结论:现在建议不再使用AST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第七页,共二十七页。第七页,共二十七页。•LD(乳酸脱氢酶):•按含量依次为肝、心、肾、骨骼肌、红细胞等。•LD及LD1作为心肌标志存在以下不足:•①血中升高出现时间较迟,LD1同工酶谱检测周期较长。不能满足AMI早期诊断需要。•②特异性低。LD广泛分布,即便其具有相对心肌特异性的同工酶LD1,在其他(qítā)多种组织也有分布;任何原因所致溶血均可引起LD、LD1升高。血清LD活性升高诊断AMI的特异性仅53%,•③血中升高持续时间长,并且溶栓时多伴有溶血,不能用作再灌注标志。•结论:现已不提倡以LD及其同工酶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第八页,共二十七页。第八页,共二十七页。*CK及CKMB(肌酸激酶及同工酶MB)•CK:心肌含量丰富,心肌缺血或损伤时,可大量外漏至血中,心肌中CK-MB比例可有2~3倍增加。•AMI后3~8h血清CK可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约10~24h达峰值。CK半寿期约10~12h,若无再梗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