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mísàn)性血管内凝血第一页,共三十九页。目录(mùlù)1.DIC的概念(gàiniàn)2.DIC病因(bìngyīn)3.DIC发病机制4.DIC的分期5.DIC的诊治第二页,共三十九页。DIC的概念(gàiniàn)第三页,共三十九页。1.1DIC的历史(lìshǐ)184318651961196719862001将脑组织注射入动物体内,血管内形成广泛血栓首次描述消耗性凝血病去纤维蛋白综合症血管内凝血-纤溶综合症阐明DIC出血机制确定了DIC实验室诊断标准诊断恶性(èxìng)疾患恶病质患者有弥散性血栓形成的倾向我国首次提出了DIC的定义和诊断(zhěnduàn)标准ISTH关于DIC的定义第四页,共三十九页。DIC是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sǔnhài)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受损,严重损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强调微血管体系在DIC发生中的地位•DIC为各危重疾病的一个中间(zhōngjiān)病理环节,DIC终末损害多为器官功能衰竭•DIC的纤溶属继发性1.1DIC的概念(gàiniàn)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01年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进行了定义:第五页,共三十九页。1.2DIC的临床表现DIC的临床表现可因原发病、DIC类型、分期(fēnqī)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出血器官(qìguān)功能障碍休克贫血第六页,共三十九页。出血(chūxiě)广泛、多个部位出血,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jiěshì);常伴有DIC的其它临床表现,如休克等;常规的止血药无效。第七页,共三十九页。DIC时,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于(yóuyú)微血栓形成!器官(qìguān)功能障碍肝肺肾脑第八页,共三十九页。休克(xiūkè)DIC微循环灌流不足休克出血血量减少凝血酶增多继发性纤溶FXII激活微血栓形成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纤维蛋白A肽B肽生成小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纤溶酶增多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过敏毒素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瘀血激肽释放酶增多激肽增多血浆渗出第九页,共三十九页。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pínxuè)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这种贫血除具备溶血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外周血涂片中发现有某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的红细胞称裂体细胞(schistocyte),其外形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为红细胞碎片。这些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rónɡxuè)。由于这种溶血(rónɡxuè)性贫血多发生于微血管内异常变化时,故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rónɡxuè)性贫血。第十页,共三十九页。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微血管性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