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小麦机械化生产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XX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李永昌小麦是XX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万hm2左右,多集中于晋南地区。该地区经济兴旺,农民文化素质较高,农业机械投资较大,根本实现了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笔者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调查,小麦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局部性的,应引起大家的关注。目的是加强农机和农艺学科的结合,通过应用先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地开展。1、连续旋耕形成坚实犁底层,造成土壤翘虚麦苗生长不良。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广机械旋耕技术,由于其本钱较低,表土层细碎平整、田间残存的秸秆、根茬以及杂草被粉碎,为小麦机械化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黄淮麦区很短时间内推广普及。随着该项技术的连年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农田连年机械旋耕,由于旋耕机切刀在机械作业过程中对一定深度的土层连续挤压,形成坚实“犁底层〞。特别是晋南水地一年两作区,秋作物收获后,为抢播期立即旋耕,随即播种,造成土壤翘虚。连年旋耕后的麦田,小麦根系浅而小,常因土壤塌陷“掉根〞,苗黄苗小生长不良,造成减产。近几年,一年一作旱地区情况有所改善,一局部麦田开始将“施耕+播种〞改变为“深耕+耙耱(旋耕)+播种〞方式,水地区大多数麦田仍是“旋耕+播种〞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各地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要求,本着节约投资,保护农田环境的原那么,可推广“小麦少耕生产技术〞即“间隔2-3年深松(耕)一次+耙耱(旋耕)+播种〞作业模式。深松一般选用田间带状间隔交替深松方式,以造成虚实并存的土壤耕层结构。深松土壤疏松有利于雨水的下渗,提高雨水的蓄贮量。未深松土壤毛细导管完好,土壤水分可以沿毛细管移动,作物需要的多,水分上移的多,水分上移的快;需要的少,上移的慢,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2、前茬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造成耕层速效氮养分含量第2页共6页下降。近几年,国家给予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专项资金补贴。这项利国利民支持农机新技术推广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阔农民购置新型农机具的积极性,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面积迅速增加。玉米机械化收获一次作业过程,可收获玉米穗,秸秆粉碎经旋耕机直接还田。这项技术大大缩短了玉米收获时间,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本钱,保障了小麦适时播种。如202223年秋播,XX市平川地区9月27日至29日,三天共降水54.7mm,使玉米贪青晚熟,农田土壤湿度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