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内三科王丽君2022.12.16第一页,共四十页。概述•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的疾病,主要就是指的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者是破裂而造成急性开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可以出现单瘫、偏瘫、四肢瘫,其中以偏瘫为主。主要表现就是以瘫痪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上下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为了能够让脑卒中患者尽可能的恢复到功能障碍前的状态,一般会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精心的照顾。2第二页,共四十页。概述•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给予良肢位设计与摆放的重要性,美国“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指南〞强调:发病后早期有效的康复干预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减轻功能残障,从而降低后续的长期的护理本钱。•对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护理人员会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会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第三页,共四十页。概述•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良肢位的摆放是根本康复手段的一种。顾名思义,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势。4第四页,共四十页。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别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第五页,共四十页。良肢位摆放的意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预防压疮◆使患者感觉舒适6第六页,共四十页。良肢位摆放的意义◆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根底,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致残率,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能有效地预防继发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可有效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7第七页,共四十页。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肩部下沉肩关节外展、内旋前臂旋前或旋后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肩手综合征第八页,共四十页。第九页,共四十页。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前方旋转、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趾屈、内翻,足尖着地。第十页,共四十页。第十一页,共四十页。站立位的异常姿势: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