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小议金融控股的风险监管体系一、国内现状由于经营经验缺乏,监管缺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很多风险隐患,整个金融业的监管依然扮演着消防警察的角色,缺少对金融业较为完善的包括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的风险监管体系。考察我国金融业监管评级体系,只要在银行业的监管中有表达。在制定并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外资银行风险评价手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等根底上,2023年12月2日在银监会第41次主席会议上,刘明康主席主持会议,会议原那么上通过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意在整合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加强和改进风险监管工作。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为“camels+〞的评级体系,即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和市场风险状况等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在此根底上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级,并结合其他具体因素的性质及其对银行可持续开展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精细调整。此外,证券业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方法(2023)、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2223)、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202223)规定,建立起以遵循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诚然,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重视风险监管,但是,由于人才、经验、资金、技术等因素的缺乏,金融业的风险监管水平较兴旺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二、国际经验(一)美国的rfi/c(d)评级体系美国联邦储藏委员会重视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90年代中后期引入了对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评级概念,但是并没有在当时银行控股公司主要监管评级体系bopec(banksubsidiaries、othersubsidiaries、parent、earnings、capital)中得到直接阐释。为了更好地满足金融监管实际需要,美联储于2022年12月修订了针对银行控股公司,第2页共4页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评级体系,将bopec修改为更具有前瞻性的rfi/c(d)。在rfi/c(d)监管评级体系中,基于对管理和财务状况的评级以及对存款类子公司未来潜在风险的评估,每一个银行控股公司都被赋予了一个综合评级c,意在对银行控股公司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rfi/c(d)的主要组成局部包括风险管理r(riskmanagement)、财务状况f(financialcondition)、母公司和非存款类子公司对存款类子公司的潜在影响i(potentialimpactoftheparentcompanyandnondepositorysubsidiariesonthe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