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宪法和党章是国家政治秩序的底线文/魔笛近期以来,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媒体集中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局部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风水〞,追逐迷信,热捧“大师〞的报道和评论。9月17日新京报又报道:河北某镇党委书记吃着大龙虾,喝着五粮液,却斥责百姓“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其言,可谓胡言乱语;其行,可谓肆意妄为。这些官员思想状况、言行逻辑,冲击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判断。归结起来,这些胡言乱语和肆意妄为,无外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存光教授在论述官本位政治积弊时曾总结的那样:“官称的流行,官德的败坏,官威的生猛,官权的放肆,行政级别的无所不在,官场礼仪的尊卑等级有序,官员身价在婚丧嫁娶、人情世故和权力寻租活动中或明或暗的礼俗化,由此又衍生出罔顾民生的政绩工程,滋生腐败的灰色收入,权钱、权色交易的权力滥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庇护等众多现象。〞何以如此。有人认为这是信仰缺失所致,实际上,这并非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我们难以就官员群体的信仰状况贸然作出评估,仅就客观状况而言,党政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群体,学历普遍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受党教育多年,无论是从知识体系还是从世界观、方法论讲,都应具备鉴别各种价值观念、坚持正确信仰和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党纪国法对外在行为的要求清晰无比。对于一名官员而言,即使其思想状况已经蜕变,不再符合自己的誓言和信仰,不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再符合党的教育和起码要求,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依然应在宪法法律、党章党纪所限定的框架内行事,一旦逾越,就必须受到严厉的惩戒和处置,所谓信仰缺失,并不能成为此等言行的借口和托词。其实,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开放透明,效劳型政府,等等早已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常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共识。但我们在观察官场生态时却经常会无比纠结:问题似第2页共4页乎总是停留在关于常识和共识的争论上,比方人民群众和官员到底谁是“娘〞、谁为谁效劳;比方党员干部能不能信鬼神、是否可以在政治信仰之外有自己的所谓“生活信仰〞;比方宪法究竟是民主法治的根底还是舆论武器和虚幻的谎话,等等。而这些在宪法和法律、党章和党纪中,早已有不容置疑的明确答复。也许上述乱象背后最让人感到无力和没有平安感的是,作为全党最根本共识的党章、作为全国各族人民最根本共识的宪法都可以不断被挑战甚至无视,这些人还有什么恪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