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反贫困经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反贫困经验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辉煌历程。这4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那么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来回顾一下中国反贫困的成就和经验。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反贫困成就斐然1978年以前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基础。曾经,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现在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们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按照现行标准计算,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下降到2017年的3046万人,减贫7亿多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到2020年,我们还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第二,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并且,随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调高,人均消费支出也呈现了加快增长的势头。第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过去,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尤其是交通不畅,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现在,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比如,贵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交通建设滞后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贵州山地居多,在这样一个地方修路就要打隧道、架高桥,难度大不说,成本还非常高,相当于平原地区的5-10倍。但现在,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把贵州建设成为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此外,贫困地区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行政村的比例均提高到98%以上。可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第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文盲、半文盲率持续下降,劳动力素质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来和印度做一个比较。现在,印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