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美术学FINEARTRESEARCH史学美术观察ARTOBSERVATION2023-04主持人徐翎李方红美术学FINEARTRESEARCH[史学]陈彦平通过对固原北魏漆棺墓墓主身份以及鲜卑语版《孝经》译出时间的考证,探讨固原北魏漆棺墓上鲜卑装孝子画像出现的原因。张满玉结合医学文献和图像材料,联系《柳荫群盲图》等为代表的田家风物绘画对乡野之人的形象塑造和医术、相术知识的描绘,深入解读《灸艾图》,且从画中具有时代指向性的细节推测《灸艾图》很有可能是明前期的作品。杨红、纪立芳考察了明代到清早期紫禁城内及其他处官式建筑六十余处脊檩彩画,归纳其时代特征,为建筑年代及建筑功能的判定提供依据。[学人档案]徐萌梳理矢代幸雄由西方回望东方的学术理路,阐述了他的世界主义艺术观对于其建构东亚美术史及东亚美术价值认知的影响和意义。内容摘要:孝子画像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在了墓室石葬具和壁画上,人物着汉服,然而,北魏平城晚期的固原漆棺墓木棺漆皮上的孝子画像皆为鲜卑服。就目前考古发掘来看,这种着装的孝子画像仅此一例。那么,固原北魏漆棺鲜卑装孝子画像是画工偶然为之还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在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固原北魏漆棺墓墓主身份的考证以及《国语孝经》(鲜卑语)译出的时间来探讨鲜卑装孝子画像出现的原因。关键词:北魏孝经鲜卑孝子画像孝子画像形成于汉代,是汉代社会大力倡导孝道思想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孝子画像以董永、郭巨、丁兰、老莱子等人物为题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孝子画像的题材更加丰富,在汉代孝子画像题材基础上又增加了蔡顺等人物形象,这在北魏洛阳时期石葬具及固原北魏漆棺等孝子画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遗存上的孝子理应着汉服,才与孝子的身份保持一致,然而,固原北魏漆棺墓(以下简称漆棺墓)木棺漆皮上的孝子画像,无论是孝子蔡顺、丁兰、尹伯奇还是孝子郭巨、舜,人物皆着鲜卑服,与汉晋以来的其他孝子画像迥然不同。一、漆棺墓木棺漆皮孝子画像的题材及漆皮人物衣冠特征漆棺墓发掘时漆皮已全部脱落,后经专家们的考证拼对才使漆皮上的图案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了仿制木棺之上,孝子画像就绘制在仿制木棺两侧板的上层,其中右侧板上层孝子画像保存最为完好。漆棺右侧板从右至左首先绘制的是孝子舜画像。(图1)早在汉代,舜画像就已出现在了画像砖上,北魏时期,除漆棺墓木棺漆皮上的这例外,在北魏墓室石葬具,如元谧石棺〔1〕宁懋石室〔2〕以及司马金龙墓漆围屏〔3〕上也发现有舜画像。与漆棺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