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档案与建设ARCHIVES&CONSTRUCTION2023年第2期摘要:我国档案学界虽已提及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管理问题,但尚未建立起全国性的格式登记与管控体系。为更好地解决格式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档案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系统的组织、技术方案。探讨该系统的实施主体、适用范围、运行前置条件,并按照瀑布模型的开发方式对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组织及非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以期为今后该系统实际开发提供参照。关键词:电子档案;文件格式;格式登记;管控系统电子档案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系统构建*周祺张照余(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08)一、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之缘起电子文件具有对其初始技术环境的依赖性,合理选择归档文件格式,加强对文件格式的管控,可以降低这种依赖性,延长归档文件的技术生命,并有助于在现有格式彻底淘汰前建立起可行的迁移途径,通过格式转换延展归档电子文件的寿命。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系统,是电子文件的格式数据库,通过共建共享方式集中收录所有馆藏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信息,跟踪记录每种格式的升级迭代及其技术环境的更新变化,基于量化分析对各种文件格式的长期保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给出危险格式的转换目标格式及其迁移手段。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系统不仅是一个在线的文件格式信息库,更是一个格式研究评价中心,拥有登记、管控、跟踪、评估各类电子文件格式及其技术环境动态变化的一系列功能。开发建设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系统是国际档案界普遍认同的电子档案长久保管策略之一。英国国家档案馆(TNA)早在2012年创建了格式登记系统PRONOM(DigitalFormatDatabase),并开发DROID(DigitalRecordObjectIdentification)工具用于识别归档文件的格式信息。[1]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则在2018年设立了格式概览(FormatProfile)项目,该项目在系统分析格式风险的基础上列举出10种最不宜归档的文件格式。[2]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深入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技术和管理研究”。格式管控关乎电子档案长期保存问题已在我国档案学界达成共识,并逐步形成了归档文件格式规范,但在实践中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格式登记与管控体系。本文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档案文件格式登记与管控系统(FormatRegisterandMonitorSystem,简称FRMS)进行了初步构想和模型设计,以期为该系统的开发落地提供参照。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