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类型化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类型化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是我国一项对国内各方面进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在这期间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社区治理取得重大成就,探索出了多种有益社区治理模式。当代我国社区是指行政社区,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生活在同一个区域通过频繁的交往,能够产生情感和心理认同,并且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我们应该对以往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与经验进行探讨与总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不动摇,并且根据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征和现实状况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从社会治理的整体结构上把握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构造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把社会治理重点推进到基层”。本文选择博山区城西街道龙泽园社区作为个案,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博山区城西街道龙泽园地处博山中心城区,是一个新老结合的社区,新有佳和花園、龙泽苑、丰原、御景园、陶然园、金桂园等现代住宅物业管理小区,并且小区有大片的老旧生活小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平房棚户区。龙泽苑社区存在的诸多需改造的问题,给该区域的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是老小区向新社区转型的典型社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龙泽园社区也有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平安小区建设、技防示范村、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党建区服务民生等工作,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研究参考,因此笔者选择博山区龙泽园社区作为治理社区的研究个案。从1978年至今,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已经从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社区治理模式向以社会成员共同合作为主导的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转变。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这段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五个变革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开始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人口流动加剧。行政体制改革主张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主张政府放权于社会,去“单位制”,进行社区制的初步探索。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1998年,主要是政府进一步放权,社会活力增强,开始社区建设。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在国外兴起,我国的专家将治理理念引进城市社区建设中,为社区服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