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向的人,更适合当领导?为什么内向的人,更适合当领导?外向和内向不是割裂二分的,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说过:世上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的人,或者一个纯粹的外向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存在的话,那么他会在精神病院里。人的心理是复杂,不是每个行动选择都可以用外向、内向的性格诠释。但在现代社会,内向的性格特征确实会对很多人造成困扰比如有很多人说自己在公共场合会感到焦虑,也有人认为内向性格特征是成功的阻碍。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苏珊·凯恩关于“内向性格的力量”的TED演讲,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因为“不够外向”而焦虑的朋友正确认识自己,发现内向性格特征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力。01内向≠害羞而是接受和处理刺激的方式不同当我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参加夏令营。我妈妈帮我整理好了我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情。因为在我的家庭里,阅读是主要的家庭活动。听上去你们可能觉得我们是不爱交际的,但是对于我的家庭来说这真的是接触社会的另一种途径。野营时,老师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教我们学会“噪音,喧闹,我们要变得吵一点”这样体现露营精神的庆祝口号。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变得吵闹粗暴,但我还是和大家一样欢呼口号,为了表现得合群。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但我只是想等待可以离开吵闹的聚会去捧起书的那一刻。但是当我第一次把书从行李箱中拿出来的时候,同学就走过来问我:“为什么你要这么安静?”安静是我们的露营口号“喧闹”的反义词。当我第二次拿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满脸忧虑地向我走了过来,接着她重复了关于“露营精神”的要点,并且说我们都应当努力去变得外向些。于是我只好把书放回行李箱,整个暑假都没有再打开。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这样的故事发生过很多次,每次都在告诉我出于某种原因,我的宁静和内向的风格,并不是正确道路上的必需品,我应该更多地尝试一个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内心深处感觉得到,这是错误的。为了改变这种偏见,我们需要真正了解“内向”到底指什么?内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内向更多的是,你怎样对于刺激作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心理学博士PerpetuaNeo曾从脑化学物质角度比较内向者与外向者。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的多巴胺阈值敏感性更低(多巴胺是一种与奖励相关的化学物质,它会使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多巴胺阈值越低,人就越容易感到亢奋。也就是说,内向者对社会刺激更敏感,而外向者需要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