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县域经济开展问题的调研和思考一、制约县域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一)金融机构内部因素从金融部门的主观而言,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开展应值得肯定,但由于目前存在着一些急待改善和解决的体制或管理问题,致使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相对弱化。1.金融机构网点收缩,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开展的需要。据统计2023年底该县金融机构网点共有44个,其中:工行2个、农行2个、建行1个、农发行1个、农村信用社21个、邮政储蓄17个,比90年代金融机构最多的时候减少47个,比2022年末减少5个,其中农行2023年撤消2个,农信社2023年撤消3个,而且目前中国银行已经撤消,工行、建行前几年就降格为分理处,今年建行恢复县支行。撤消的机构存款有的并给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目前大局部存款上存,由于当前金融组织体系撤并,造成了大量的开展县域经济资金流失。截止2023年6月末,我县各项存款为160573万元,各项贷款为80136万元,贷存比不到50,剔除各类存款备付金后,尚有8000多万元资金上存,形成资金外流。另外,农信社“一农〞难支三农,农村资金需求满足率低。长期以来农信社产权主体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员工素质不高,电子化建设水平低,结算手段落后,效劳品种单一,单独面对庞大的农村市场需求,其规模与实力显得十分弱小。目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效劳产品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受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政策取向的制约,使县域中小企业、种养业加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2.金融机构信贷权限上收,经营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开展的需要。目前,县基层工行、农行、建行三家根本上只有吸收存款和收贷收息的任务,对法人客户没有自主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对于存单质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基层虽然有权自主营销,在发放贷款时均需逐笔上报,基层行的信贷功能逐渐“萎缩〞。如2023年末,工行、农行只发放了局部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建行也只发放了1笔工业贷款120万第2页共6页元。由于贷款权限的收缩,一方面,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工、农、建三行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自主地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工、农、建三行在贷款管理不适应个性化的融资需要,其贷款准入门槛高、条件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个体私营者很难成为三行的信贷客户。3.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不活,制度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开展的需要。一是对信贷业务考核重量化指标、轻定性分析。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