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预防企业财务报告的失真策略财务报告是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情况编制,并对外提供的一种书面报告文件,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就是向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各类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是财务报告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局部企业为了获取某些不当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造成财务报告的失真。一、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1.为了减少或者延迟纳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缴纳营业所、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费,税费缴纳的基数主要是当期取得收入、支出以及形成的会计利润。局部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相关的会计信息或者会计报表进行修改,从而到达偷税、漏税或是延期纳税的目的。2.为了获取外部资金支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为了获取资金,企业往往需要依靠信贷资金,或者发行债券、股票等进行融资。企业财务报告是金融机构、债券人、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并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局部企业为了获得外部资金或者降低融资本钱,往往在进行融资前对财务报告,造成财务报告失真。3.为了获得好考核结果。财务指标通常是评价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往往均会采用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财务指标。局部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到达既定的考核目标,取得好的考核结果,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从而造成财务报告失真。4.为了隐瞒存在问题。在生产经营中,企业管理者的局部决策可能达不到既定目标,并有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比方对外投资工程经营恶化、对外担保可能承担连带责任、金融衍生合同出现较大浮亏。为了躲避管理责任,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第2页共3页报告有关内容进行修改,掩饰或者隐瞒存在的重大问题,造成财务报告失真。二、常见的财务报告粉饰方法1.虚构经济业务。局部企业通过捏造虚假的经济业务,调整财务报告,比方某上市公司通过与隐瞒的关联方签订假的销售合同,大幅虚增收入,提高其盈利水平;局部企业通过签订虚假的合同,虚增本钱支出,减少当期利润,以便偷漏税款。2.滥用会计确认和会计估计。局部企业未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通过调整业务确实认期间,在不同的会计年度间进行调整,比方通过调整固定资产入账时间,调整当期固定资产折旧;通过调整收入确认年度,调整当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