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夯实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要树立大抓支部鲜明导向,把每个支部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把握基层治理新特征,明确支部建设的工作重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化,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愈加复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变化新情况,坚持以支部建设为突破口,把支部工作重心转移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上来,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创新,拓宽治理边界、提高治理效率、增强治理精度,推动基层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增强支部服务群众能力,织密民生“保障网”。创新党支部组织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倾听民意回应民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织密基层民生福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障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支部组织力建设,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同心圆”。创新党支部组织方式、活动内容,聚合治理合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同心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找准薄弱环节,补齐支部建设的短板弱项。当前,在小微企业、城乡接合部、社会流动人群等一些地方还存在党的组织“竿插不到底”“水流不到头”的情况,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风险。健全组织体系,才能有效释放组织动能。要坚持应建尽建,确保党支部有形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网格底座。坚决消除空白点,确保动态全覆盖。坚持应建必建,把党的组织建在每一个社会管理细胞中间,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深入实施支部建设“扫盲”行动。全面梳理各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情况,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派驻党建指导员对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落实兜底托管。创新探索支部建设“填空”行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痛点、短板,将物业企业、商业楼宇打造成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坚决破除“孤立点”,确保作用实起来。着眼组织建设、资源共享、党员管理、人才培养、活动开展、治理推动,深化区域化组织体系改革。着力破解城乡社区“小马拉大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