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寻绎信息焦点优化导读结构信息焦点指的是课文中凝聚全部思想内容的关键局部。篇有篇的信息焦点,段有段的信息焦点,甚至句子也有句子的信息焦点。詹天佑中“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话含括着三个要点:(1)“这件事〞指修筑京张铁路提前竣工;(2)“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实为帝国主义藐视中国;(3)中国给帝国主义有力回击。这三个要点分别指向课文第三、第二和第一、四段以至课文的思想意义,蕴含了课文的全部思想内容。它是篇的信息焦点。穷人第一段中写:“桑娜沉思着:丈夫不爱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个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也含三个要点:(1)丈夫怎样勤劳;(2)桑娜自己怎样勤劳;(3)生活怎样贫穷。该段的全部思想内容都含在这句话中。这句话是该段的信息焦点。大海的歌中有“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这个长句子。它虽然写到的事物很多,但都围绕“装卸吊车〞和“海轮〞来写。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扩展延伸,就可牵动句子的所有词语进行感悟。这两个词是该句的信息焦点。寻绎信息焦点的目的在于优化导读结构。因为信息焦点具有如下功能:(一)扩展功能。由于信息焦点与阅读客体中的各信息点均能取得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导读时,扣其关键点,散发开去,便能辐射全区。比方詹天佑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学生自读全文感知篇整体的根底上,带着帝国主义怎样藐视我国的初步认识去自读该段,从中领悟到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方案后,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和“要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阻挠〞深入阅读体会。学生阅读该词所在的第二句,从内涵到外延了解了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从中提出第2页共4页“争夺修筑权〞进行质疑讨论;为了理解帝国主义“阻挠〞的目的,学生细读该段第一句,认识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并牵动“控制〞一词深究;了解帝国主义“阻挠〞的结果,学生可深入读思第三、四句,带出重点词“要挟〞展开讨论,并辐射到第五、六句的自读感悟。该段的各句话各个重点词,就在反复叩击“阻挠〞一词中得到理解。学生不但认识了帝国主义怎样藐视中国,而且对当时中国国力衰弱,人才凋零也有所感知。甚至在自读自悟中把握了组句成段的方法,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二)审美功能。由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