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23No.3982023年第3期(总第398期)比较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andComparativeEducationNo.General—2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基本类型与模型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JJD880001)。作者简介:李伟,男,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邬志辉,男,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为应对乡村优质教师短缺危机、乡村学生学业质量危机以及城乡社会文化断裂危机,国外面向乡村的职前教师培养出现了以在地化教育理念为支点的模式变革。乡村教师教育的在地化转型秉持催生乡村教师地方性意识的培养理念,旨在通过实地体认的方式培育适合乡村社区、学校及学生需要的在地化教育实践者。为此,国外开发了面向乡村教师培养全流程的教师教育项目体系,构筑了政府和公益组织资助支持下的大学、乡村社区及乡村学校等多主体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并创设了囊括地方性知识、在地化教学能力及实地教学经验等内容要素和具备多样化组织形式的乡村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教育;在地化教育;地方意识中图分类号:G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23)03-0022-10DOI:10.20013/j.cnki.ICE.2023.03.03国外乡村教师教育变革的在地化实践李伟,邬志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4)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如何为乡村及偏远地区学校配置高质量教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职前教师教育作为培育乡村优质师资的主要途径一直备受国内外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乡村教师培养一直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相较于城市学校,乡村地区独特的地理、社会、文化特征,乡村学校的混龄教学、多科教学、小班教学等特点,以及乡村学生群体的复杂构成都使乡村教师面临更为严峻的工作和生活挑战。传统的、城市导向的教师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乡村教育特点和适应乡村教育需求的教师。[1]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就开始关注教师教育对乡村学校教学有效准备不足的问题。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教师培训项目主要集中在美国非乡村地区,忽视了那些计划在乡村和偏远社区从教者的特殊需求。[2]在澳大利亚,2000年人权与平等机会委员会(TheHumanRightsandEqualOpportunityCommission)的全国乡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调查(NationalInquiryintoRuralandRemoteEducation)也发现,大多数职前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