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5特稿从德(礼)、刑到礼、法——中国古代宗教政治思想的演进与发展梁涛摘要:中国古代国家是在家族血缘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国同构的形态,宗教和刑罚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礼最初是指祭祀的礼仪,由于中国古代国家是通过宗教的力量实现社会分层,进行政治统治,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后来也泛指氏族内部的习俗、习惯等,反映在意识形态上便是德。刑最初是指对待战争俘虏的刑罚,其用于治民,便要与典、彝也就是德相结合。法最初是指刑罚,后衍生出法令、法度、法律之意。中国古代“兵刑合一”,故最早的法律形式乃是军法,体现的是君王的意志。在中国古代,宗教变革及其由之带来的德(礼)与刑的政治工具化,推动着国家的形成;而二者之间关系经过不断调整优化,最终确立起周代德主刑辅的治国理政思想。关键词:德;刑;礼;法基金项目:“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出土文献与荀子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G3620)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23)03-0005-08中国古代国家的建构,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没有将家族组织瓦解掉,而是在家族血缘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形态。反映在宗教政治思想上,便是宗教和刑罚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礼最初是指祭祀的礼仪,后来也指氏族内部的习惯、习俗,反映在意识形态上便是德。刑最初是指对待战争俘虏的刑罚,后又扩大到氏族内部,但最初只是惩罚手段,还不是法律规范。这样刑便要与德或者礼相结合,出礼则入刑。春秋时期,随着郑、晋等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刑转化为法。从德、刑到礼、法,反映了古代宗教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一、中国古代的文明路径与德(礼)、刑在国家建构中的作用侯外庐先生等指出,“如果我们用‘家族、私有、国家’三项来做文明路径的指标,那末,‘古典的古代’(注:指希腊罗马)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家族。‘亚细亚的古代’(注:指中国古代)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叫做‘社稷’”。①侯先生等所说的“家族”指父权家族,“私有”指个体私有制。在西方,由于私有制的发展,父权家族被瓦解,让位于小家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邦国家。与之不同,中国古代国家则是在父权家族的基础上直接建立起来的。所谓父权家族是以父家长为核心的家庭组织,它是早期氏族组织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一般由父家长与若干代子女组成。成年子女虽然可以组成家庭,成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