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科书素养的结构体系与发展建议胡绪(绵阳师范学院数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在新时代教材建设的背景下,探寻中小学教师的教科书素养有助于实现教材改革的基本诉求。基于教科书实践样态与理论研究成果,教师的教科书素养是指教师为实现教科书的育人价值,提升教科书的育人效能,彰显教师的育人主体性而具备的综合品质及其表现。其基本结构体系由教师的教科书理解、教科书审美、教科书使用、教科书评价与教科书研究等构成。在实践中,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发展面临教师与教科书关系的现实疏离、教师教科书素养发展意识薄弱、缺乏对教师教科书素养发展的有效引领等现实局限。因此,应着力从拓展教师教科书素养的研究视野、探究素养发展取向的教科书属性、优化教师教科书素养发展制度、重构教科书素养发展的主体资源等四方面促进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发展。关键词:教师;教科书;教科书素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98(2023)01-0021-14收稿日期:2022-10-1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教学关键能力生成机理与培养机制建构研究”(21YJC880096)作者简介:胡绪,男,四川绵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数理学院讲师,博士。“教科书作为国家意志、民族文化、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载体。”[1]为提升教材的育人功能,使之更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教育部于2019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四个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同期,国家教材委员会也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以下简称《规划》),它们共同描绘了我国新时代教材建设的蓝图,揭开了新时代教材改革的新篇章。而欲使“四个教材管理办法”与《规划》落到实处,顾明远等学者认为“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决定性力量。”[2]此外,教科书研究也揭示出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方面确实存在种种问题[3]。因此,在推进我国教材事业发展的新进程中,教师应责无旁贷地着力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教材事业发展第43卷第1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43No.12023年2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Feb.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