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8-29作者简介:孟洁(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听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孙晶华(1978—),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具身认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孟洁,孙晶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摘要:具身认知主张人的认知源于身体,且源于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文章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收集与梳理了近十年在知网上有关具身认知与教育领域相关的文献,并且以具身认知理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学习环境的创设与传统教育观点的碰撞三个方面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提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具身认知、探究具身认知研究新视角、融合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的展望,旨在探讨近十年具身认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效果,并提出具身认知在教育领域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具身认知;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3)01-0101-09第37卷第1期2023年2月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BaichengNormalUniversityNo.12023Vol.37Feb.具身认知及其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了研究热潮,具身认知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它让人们重新思考了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它认为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来源于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1世纪以来,也逐渐被我国学者关注。近十年来,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引发了各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于传统教育的思考,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构建带来了新的思路。一、具身认知的源起与内涵具身认知思想最初起源于哲学上“身与心”谁是主体的争论。法国现象学哲学家梅洛·庞蒂从身体经验出发,关注知觉与被知觉世界的关系,不仅赋予了身体在哲学中绝对优先的地位,而且还将其具身认知思想发展为知觉现象学(或称为身体现象学),开创了以身体为主体,身心融合的先河,具身认知由此产生。关于具身认知的含义,虽然目前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是中心思想大致相同,学者们观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心智基于身体、源于身体,认知、思维、判断、推理、动机和情绪受到身体物理属性的制约,身体的结构,轻重、冷热的身体体验都直接影响了心智活动的特色和方向。第二,身体与世界的活动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认识方式。思维的方式反映的是身体的活动方式,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结果。第三,心智是身体及其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