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4No.1Jan.2023第44卷第1期2023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因1960年夏家店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后以文化差异为依据分为上、下层,并将下层堆积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1]。该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按水系来看,主要是在燕山南北的西辽河水系(包括老哈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滦河水系、海河北部;按地形来看,遗址集中分布于辽西黄土丘陵地带。目前,已发现的典型遗址有赤峰二道井子[2]、药王庙[3]、蜘蛛山[4]、南山根[5]、三座店[6]、大甸子[7]、范仗子[8]、四分地[9]、小塘山[10]、大山前[11]、东山嘴[12]、上机房营子[13]等,辽宁西部北票丰下[14]、建平水泉[15]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科技手段逐渐被应用于考古学研究,涉及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手工业考古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拓宽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研究领域。回顾近年来科技考古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文化时期人群居住环境、体质特征、生业方式和手工业技术等的综合审视具有重要意义。一、年代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离不开时间尺度,年代研究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判定。相对年代主要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确定时代的早晚关系,例如在南台地遗址和白音长汗遗址中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堆积叠压在红山文化堆积之上,夏家店遗址中夏家店下层文化堆积被夏家店上层文化堆积所叠压。由此可以得知夏家店下层文化晚于红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绝对年代主要通过碳十四测年、树木年轮测年及其他自然科学手段测定。经过考古发掘,在蜘蛛山、大甸子、范杖子、小黑山、八盖地、北票丰下等多个遗址出土有木炭、朽木等树木遗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对其进行了碳十四测年以及树木年轮校正工作,将测年结果发表于《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16]《辽宁建平两处早期冶铜遗址的调查与初步认识》[17]。通过目前收集的18个碳十四年代数据,可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测定年代最早为公元前2466年,最晚为公元前1263年。根据科学的碳十四测定数据范围,结合地层叠压关系以及类型学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的年代大体在公元前2500—1200年,也就是距今4450—3150年。二、环境考古研究环境考古主要是运用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及沉积学等学科的方法,对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