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72023年第5期一、引言科研素养是指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所必备的科研意识、认知、能力、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1]《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均指出要积极推动我国国民科研素养的提升。[2][3]因此,全民科研素养培育不是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独自清唱”,而应是社会各界的“协奏和鸣”。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科研素养的培育,将促进中高等教育间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内容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领域划分细、问题情境真实等特点,对学生整体的科研素养已然提出了较高要求。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素材,主要来自于地理科学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科研素养培育本就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应有之义。二、高中生科研素养培育与地理问题研究的融合路径1.高中生科研素养体系目前学界对科研素养的要素划分与体系构建尚无定论,据已有的科研素养相关研究发现,多数学者普遍将科研素养划分为科研意识、科研认知、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维度。科研意识指的是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心理倾向;科研认知指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方法论知识;科研能力即完成一项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科研精神即研究者在整个科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意志品质。笔者基于此维度框架,参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创设出高中生科研素养体系,如图1所示。[4]胡稳辉1余抒晗2马昕梦2陶雅萌2(1.广东仲元中学,广东广州511400;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科研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科研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以“实体商店何去何从”为例——以“实体商店何去何从”为例摘要:科研素养是适应终身学习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培育高中学生的科研素养有利于促进中高等教育间的有效衔接,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生科研素养要素体系,以人教版地理教科书“问题研究”栏目为载体,创设科研素养指引下的地理问题研究路径,并以“实体商店何去何从”为例,选取广州市实体书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调查、课堂汇报四个环节开展研究活动,以此展示科研素养培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关键词:科研素养;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