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国2023年1月第1期1051.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2022)》据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2022年12月17日消息,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AI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2022)》。报告展示了我国深度学习、智能云、智能语音、量子计算等十大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利分布及发展趋势,详细刻画了AI创新链高价值专利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工业、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七类“智慧+”场景应用的产业图景,并对我国AI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预测。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头雁效应”持续彰显,作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驱动,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引擎。从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改造、生活水平的智能化提升,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都体现出对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旺盛需求。(张嘉毅)2.国际能源署发布《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报告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11月20日消息,国际能源署发布《中国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制氢机遇》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和化工则是其最大的用氢行业,主要用于石油精炼、煤化工及甲醇和氨的合成等领域。但目前中国的氢气生产以煤炭制氢为主,占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二,存在较高的碳排放。现有制氢设施加装CCUS是减少碳排放和扩大低排放氢供应的关键举措。耦合CCUS制氢有利于扩大CCUS早期规模,也将成为中短期内制取低排放氢的一种低成本途径。报告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推动现有制氢设施的CCUS技术改造;二是加强二氧化碳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进氢气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促进低排放氢市场开发和融资;五是鼓励氢气价值链上供应、分销和使用等所有阶段的创新。(张宇麒)3.国际能源署发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12月6日消息,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煤炭、天然气、核能和石油的发电份额都将下降,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就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电源。从具体变化来看,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预计较2021年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38%;煤炭份额将从2021年的36.3%下降到29.7%。从国家来看,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是主要增长市场。I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