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目前,对于幼小科学衔接,家长、幼儿和教师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案例一:再过两个月,苗苗就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为此,苗苗妈妈显得格外焦虑,制定了严格的小学作息计划,让苗苗提前适应。案例二:依依刚上大班就被家长送进了奥数班,提前学习小学生才可能接触的一些数学应用题。依依妈妈还让依依练习读拼音、写数字,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案例三:进入大班,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凭借自己对小学的认知和经验组织活动,似乎为幼小衔接工作奠定了基础。二、问题成人只要站在儿童视角重新审视这些现象,就会发现在很多看似熟悉的行为背后,教师和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暴露了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重片面,轻全面幼小衔接的内容既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又包含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等方面的衔接。在案例一中,苗苗妈妈根据小学要求强制安排作息时间,无形中使苗苗产生不安全感,对步入小学感到畏惧。问题二:重知识积累,轻习惯养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从案例二中依依家长的做法可以看出,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些小学知识。殊不知,那些填鸭式的学习不足以支持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可能抹杀幼儿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问题三:重活动形式,轻衔接实质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衔接又有较大差异的教育机构。在案例三中,幼儿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幼儿园作用,而忽视小学作用,其实,不仅幼儿园要做幼小衔接,小学也要做幼小衔接。只有双向衔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对策成人要从问题出发,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方式,回到儿童立场,重新审视幼小衔接。关于幼小科学衔接,教师和家长要做好以下10件事。文高俊看见儿童的需要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关于幼小衔接做的10件事教育笔记GoodParents88(一)一个问题箱教师在班上设置了一个问题箱。幼儿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记录有关小学的问题并放进问题箱。问题箱中的问题可以由同伴互助解答,可以由教师负责解答,可以邀请家长帮助解答。我们梳理出幼儿最关注的几个问题:我想知道小学是什么样的?我想知道小学生每天做什么?我想知道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我想知道小学学什么?如果我学不会怎么办?通过收集幼儿有关小学的问题,教师发现,幼儿对小学的情感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