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6期(总第182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NO.6,2022(SerialNO.182)收稿日期:2022年1月4日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聚焦智能制造学科培养企业急需高层次人才——探索粤桂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项目编号:JGY2021090)、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础力学课程群'问题链+两线三阶六训'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A18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B202034)的成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我国制造业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时期,高校培养智能制造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整个环节以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不断地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效益和制造的水平[1]。课程思政融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这是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课程思政融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一)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一招“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用“三步走”战略擘画了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在此背景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了融合,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又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用“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技术路课程思政视角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马云天1,陈雪2(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广西桂林54100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培养是关键。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堪当大任的“新工科”人才,需要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融入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这是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一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加强智能制造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从注重思想引领,促进学科交叉;优化教学逻辑,提升教师能力;完善培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