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2022.24中小学教师负担重及减负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早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出台相应的教师减负清单,要减少社会性事务进校园等,切实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推进者和实践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些年来,乡村教师面临着日益繁杂的工作情境,需应付大量的非教学事务,还要面对众多留守儿童、乡村学生及其家长,其工作负担状况颇为引人关注。[1]那么,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面临着哪些负担、乡村学校独有的制度情境是如何影响和形成教师负担的、为乡村教师减负需要突破哪些障碍?本文批判性地运用印度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的可行能力理论(capabilityapproach)及其相关概念,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分析A省M县38名乡村教师的负担状况,力图厘清和剖析当前乡村教师减负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并尝试提出为乡村教师减负的现实路径。一、文献回顾:可行能力理论及其对教师减负的启示(一)可行能力:更关注个体的公平衡量准则过往西方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有功利主义和资源主义两种分析视野。[2]前者以杰瑞米·边沁(JeremyBentham)、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StuartMill)等古典功利主义者为代表,主张公共政策应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后者则以约翰·博德利·罗尔斯(JohnBordleyRawls)为代表,从基本善的平等分配来讨论公平问题,主张要实施差别优待弱者的分配正义原则。但是,这两种分析视角都是从外部手段从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获得来看待公平问可行能力视角下乡村教师的减负困境与制度障碍分析——来自M县的质性研究■钟景迅张玉萍摘要:乡村教师负担重和减负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批判性地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M县38名乡村教师进行质性研究,力图从工作自主、经济收入、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四个可行能力清单来分析乡村教师的负担状况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面临着专业自主缺位、劳动回报不合理、学生及家长尊重不足、重负下身心俱疲等减负困境,而职责扩大与权利保障缺位则对乡村教师减负形成了制度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调整法律明确教师工作职责和内容、建立乡村教师减负的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全面赋予乡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