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得上的经典故事xx个(领导夸你博览群书)“生木造屋”要不得《吕氏春秋》载,宋国大夫高阳应要建一幢房屋,他砍来木材、找来工匠,就催促即日动工。工匠说:不行啊!这些木材都是刚伐回来的,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要倒塌了。高阳应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说,我这房子倒是肯定没问题了。因为日后木材会越来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材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塌不了。工匠们无言以对,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房子很快就建成了,看起来和别的房子也没什么两样,但没过多久就塌了。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不能刚愎自用、任性而为、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到惩罚的。(李坤潮)粗枝大叶害死人xxxx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几十万国民党军层层堵截。淮河是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当时国民党军在后面紧紧追赶,架桥已经没有时间。关键时刻,刘伯承亲自到淮河查看水情。他坐着船,拿着竹竿试水深浅,突然喊道:“可以徒涉呀!”于是xx万大军徒涉过了淮河。刘伯承严肃批评了负责侦察的干部:“粗枝大叶害死人,硬是要害死人!”(刘纪元)人心之变春秋时期,郑国任命子产为相。子产上任后,秉持“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心态,相继实施了包括整顿田制、作丘赋、铸刑书等一系列改革。然而,老百姓接受这些,并没那么顺畅。子产从政一年的时候,百姓评说:“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从政三年后,百姓称颂:“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从“谁要杀子产,我助他一臂之力”,到“子产死后,谁能继承他呢”,这里的变化,就是人心之变。(铁坑)眼中有敌才能战场无敌xxxx年x月,以色列突击队在解救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被劫持的人质前,建造了一座该机场的实物模型,其跑道长度、位置、候机楼、塔台大小都同恩德培机场一模一样,在精确反复演练后才确保了行动成功。实践证明,把部队拉到预定战场开展针对性训练,把每一次的训练都精确到一人一弹、精确到一分一秒,才是真正的针对性训练,才是真正的训战一致,也才能在针对性训练中锤炼出克敌制胜的“杀手锏”,磨炼出战胜敌人的“金刚钻”。(许世勇)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三国时期,孙权劝担任要职的吕蒙多学习,吕蒙以“军中多务”为借口推却。孙权听了后反问:“你说‘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