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研学思辨配音属于口语传播形式的一种,同时也是语言创作的实践活动,是配音员借助声音表现力,运用语音及语调等配音技巧,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文化内涵对语言文字进行二度创作。口语,从字面理解即口头上使用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它是人和人之间进行情感表达及传递的载体,有着多样性等特点,比较容易理解。其发音存在鲜明的韵律感,各种音色及音质能够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声音高低及节奏快慢的变化,还有主体的情绪特征,都会使口语美学具有独特的意蕴,给人以美的体验。一、口语中美学的体现1.口语美学的概念美学,其最初被定义为感官体验,较偏向于感性,但其与口语结合之后,更多地表现在听觉方面,即口语表达融入某种态度和感情色彩,它发之于声、付之于听觉,进而引起人的精神性反应,表现出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变化,使口语表述更具美感。无论对于听者而言,还是表述者而言,均是一场听觉盛宴。口语传播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中的交流语言,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如话剧、朗诵、配音等,都具有美的意蕴。对口语美学的研究来说,语音是前提,口语的语势及语气等都同口语的审美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语美学从对美的规律的探索发展而来。2.口语美学研究目标①语言现象。口语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汉语口语。它有着十分鲜明的声韵特色,能够体现富有美感的音乐律动,通过声调变化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旋律。如播音主持在进行声调训练时,口语表达一般都有较强的节奏律动,十分悦耳;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叹词及拟声词也有一定的美感,比如“噫吁嚱”,或一度盛行的网络语言“Duang”,都有着独特的美感。在进行播音创作时,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语流音变,可以充分显示口语的音韵美,比如语气词“啊”就有很多种音变现象。在日常进行口语交流时,很少有人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现象不但符合常规的语音流变规律,还蕴含着十足的美感。②口语审美活动。口语美学研究的关键对象为口语审美活动,这是因为从口语交流来看,它同人的内在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都是将感官当作媒介而开展的感性活动。连续的乐音声波会使人耳出现鼓膜振动现象,从而变成神经信号,进一步发送给大脑,产生信息反射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把各个反射点有机连接起来,就构建了审美关系的连接点。如果人使用发声器官,或是通过听觉器官了解语音,就会借助“由物及我”发展成“物我同一”,让所谈论的事物有了生命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