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6期Vol.13No.62022年12月CHUANGXINYUCHUANGYEJIAOYUDec.2022基于O*NET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选拔研究李璟璐,于姗姗(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要]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是现阶段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研究基于O*NET内容模型,综合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包含学业水平、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工作风格四个维度,共计23个变量的特质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检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职业兴趣中的现实型与企业型、职业价值观中的独立性与工作环境、工作风格中的责任担当与实践能力等关键影响因素。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选拔应紧密结合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特色,在职业兴趣选拔维度上体现出学科特色,不应以高考成绩作为选拔标准,要重视大学生思想品格等价值观的考察,以专业教育提高其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自觉性。[关键词]O*NET;创新创业人才;高校;二元Logistic回归[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22)06−0033−07一、引言《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14号)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大力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一批创业拔尖人才”。高校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关注群体之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选拔与培养势在必行。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在人才培养机制层面,要“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聚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键环节和领域,明确指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关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着眼点是人才,既要考虑培养过程也要考虑培养效果[1],在创新创业课程、教法、教师、实践资源仍待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