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00.09海关总署强化内部审计筑牢国门权力之笼海关总署强化内部审计筑牢国门权力之笼海关总署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早在1986年9月,海关总署就制订了内部审计规章——《海关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内审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001年,全面推广实施局、处两级关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11年,新一届总署党组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内审在保障中央和总署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改进海关监管和服务以及揭示问题、防控风险、惩治腐败等方面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突出对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简政放权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内审成为党组的“眼睛”、“耳朵”,推动内审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明确内部审计三个“W”厘清思想认识和思路首先,海关总署在明确内审职能定位,解决好“抓什么(What)”的问题上有着清醒认识。由于海关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既有决策效率高、执行能力强等优势,也存在管理层级多、管理半径大、执法权力“倒挂”等问题。为此海关围绕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来定位内审工作,赋予内审管控“三大风险”(执法风险、管理风险、廉政风险)、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海关治理等功能。通过内审工作,及时发现海关体制障碍、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并对潜在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进行预警和督促治理,保障权力运行健康有序。其次是明晰内审工作思路,解决好“怎么抓(How)”的问题。海关总署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四好’总体要求,促进海关全面履职”为目标,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核心,坚持制度保障、科技应用和人工监督相结合,强化内审“免疫系统”功能,着重管好“决策的权力”、“执法的权力”、“用钱的权力”,促使用好权、履好职、理好财,不断提高海关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海关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第三是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好“谁来抓(Who)”的问题。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于广洲同志亲自担任海关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总署党组每年议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并听取年度内审工作情况汇报;建立起由人教、内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既保证了内审工作相对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也有效推动了内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近年来尽管海关编制很紧张,还是全力保障内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目前全国47个直属海关单位、600余个隶属海关单位均设立了内审部门或配备了内审人员,同时在海关各业务领...